找到相关内容397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大师—西方净土的早期信仰者(续)

    他是月支人,“汉桓帝末游于洛阳,于灵帝光和、中平之间(公元一七八—一八九年)传译胡文”以后不知所终。支谶共译出佛经十四部二十七卷,影响最大的是《道行般若经》、《般舟三昧》和《首楞严三昧》等。《道行...为“智慧”。但这不是一般人的智慧,而是一种可以导致成佛的一种特殊智慧。它的全称应该是“般若波罗蜜(多)”,意译为“智度”,即通过般若这种智慧,以达到成佛境界的意思。   《般舟三昧》和《首楞严三昧...

    谢路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5282156.html
  • 净土思想对天台的影响

    时代以前已经产生,并且相当发达。《无量寿经》初斯形态的《大阿弥陀》(三国吴支谦译)比《法华经》、《华严经》古老。后汉支灯迦忏于公元187-189年间译出的《般舟三昧》中已说到阿弥陀佛,可知净土思想...已不存。]《观天量寿经》是良耶舍(424-453)翻译的,《阿弥陀》为鸠摩罗什译出。还有值得注意的是,支娄迦谶、竺佛朗二人于公元178年译出《般舟三昧》,此说的是见佛思想,即专心念阿弥陀佛可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4781698.html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七)C

    如来初中及后所说诸法,悉能受持」。千子中,除了最小王子,其他的也都次第出家。  『维摩诘所说』:月盖王子从药师佛出家,修菩萨行,是释尊的前生。  『般舟三昧』:过去时,「须达长者子闻是(般舟三昧已...,摄化众生,宏传佛法的意义,但都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。  在家菩萨而有传宏佛法意义的,如『般舟三昧』,■陀和(Bhadrapa^la,译义为贤护)为首的八大菩萨,宏持般舟三昧般舟三昧──观佛色身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5140889.html
  • 道绰《安乐集》的念佛法门[*](二)

    念”升华到“一念”,其内涵的提升全靠对佛本愿之至信。为什么“一念”能断一切障碍呢?这是因为念佛三昧的功德不可思议。  (二)无相口称.心念佛名  《安乐集》第四大门引《般舟三昧》说明称名念佛,其引文与《般舟三昧》的原文不同,以下是《安乐集》的行文:   时有跋陀和菩萨,于此国土闻有阿弥陀佛,数数系念,因是念故见阿弥陀佛。既见佛已即从启问:“当行何法得生彼国?”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:“欲来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5242603.html
  • 般方三昧的阿弥陀佛观

    即得永生”的基督教义。 本论文,主要是从早期大乘佛典─《般舟三昧》─之中,追溯阿弥陀佛思想的起源,分析阿弥陀佛的本质,进而阐释其所象征的宗教意义。有关讨论阿弥陀佛的论者,矢吹庆辉的‘阿弥陀佛?...理解上的差异点,则仅止于问题提起而已,详细的研究另俟他日。 二、般舟三昧和净土思想的关系 《般舟三昧》是一部叙说以修般舟三昧而得见佛的经典。所谓般舟三昧,梵文pratyutpanna-...

    陈敏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1745887.html
  • 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的观念法门

    称为“念佛三昧”或“观佛三昧”。得此三昧也就见到以大慈悲为体的佛心了。 以忆念观想弥陀色身而得往生之说,在支娄迦谶(147~~?)翻译的三卷《般舟三昧》也有这样的阐述,如说:GCK@15>“...。这两都是以观念弥陀色身为往生的途径,并且都很强调意念的集中与持续,《观经》的“但当忆念”、“应当系心”、“谛观”,与《般舟三昧》的“数数念我,常当守念,莫有休息”、“常念如是佛身”等,意思是一样...

    向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350944.html
  •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

    也就见到十方一切诸佛。这种定境称为“念佛三昧”或“观佛三昧”。得此三昧也就见到以大慈悲为体的佛心了。  以忆念观想弥陀色身而得往生之说,在支娄迦谶(147~?)翻译的三卷《般舟三昧》也有这样的阐述,...十三,905中)。这两都是以观念弥陀色身为往生的途径,并且都很强调意念的集中与持续,《观经》的“但当忆念”、“应当系心”、“谛观”、,与《般舟三昧》的“数数念我,常当守念,莫有修息”、“常念如是佛身...

    向 学 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4767526.html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七)D

    正法者为「魔」,正是古代佛教界的习熟语法。以大乘法为非佛说,在初期大乘中,如『般舟三昧』说:「其人从持是三昧者所去,两两三三,相与语云:是语是何等说?是何从所得是语?是为自合会作是语耳,是非佛所说...rana^tha『印度佛教史』(寺本婉雅日译本八七·八八所引)。  『般舟三昧』卷上(大正一三·九0七上──中)。  『超日明三昧』卷下(大正一五·五四七中)。  『华手』卷八(大正一六·一九一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5240890.html
  •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(二)

    佛教徒一般只知道称名念佛,其实念佛不仅仅只是称名。各种净土经典所阐明的方法也不一样,现在主要依《普贤行愿品》、《般舟三昧》及净土三来说明。  《普贤行愿品》也说到往生极乐世界,也就是平常所说:‘普...愿行而修行,即可以发愿回向,往生极乐。所以往生极乐的方便,本不限于念佛的。  《般舟三昧》是教人学习‘般舟三昧’,即是修习念佛三昧。念是系心一处,令心明记不忘,与念相应的慧心所,于所缘极乐依正的境界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5940898.html
  • “念佛三昧”行法初探

    见佛,请问所疑(离欲得定);  3、学习念佛,或以已离欲,或未离欲,或见佛像,或见生身,或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(或已离欲、或没有离欲)。  有关“念佛三昧”的经典,最早传译到中国的是《般舟三昧》(后汉...桓帝179A.D)《般舟三昧》是莲宗初祖慧远大师所依以修持念佛三昧的经典,这都是重禅观的念佛,而非口头称念。诚如印顺法师说:“《般舟三昧》,著重平时修行,以平时见佛,作为往生的确证。《无量寿经》,著...

    释果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245077.html